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旧版
banner
快速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临床特色临床特色
通下法治疗急腹痛 (论文六)

通下法治疗急腹痛 (论文六)

中国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473060)高惠然

  笔者以通下法为主治疗各种急腹痛取得良效,此举例如下:
  一、少阳兼阳明证(急性胆囊炎):
  徐××,女,26岁。1978年4月11日初诊。患胆囊炎年余,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近因多食油腻引起上腹剧痛,拌发热恶寒,恶心呕吐,口苦,纳呆,心烦,尿黄,大便三日未行,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查剑突右下处压痛明显,向右背放射,测体温38.6℃,化验WBC13,800,N78%,E2%,M1%,L19%。诊前曾肌注阿托品仍痛势不减。此属少阳兼阳明证,恰当和解少阳,兼通阳明。方用大柴胡汤加味:柴胡、黄芩、半夏、生大黄、枳实、青皮、木香玄胡各10克,白芍、芒硝(冲服)、菌陈、败酱草各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枚。2剂水煎服。
  4月13日复诊:痛势缓解,大便已通,余症减轻,体温37.5℃。舌红苔白腻,脉滑数。守上方大黄、芒硝均减为6克,继服2剂。
  4月15日三诊:疼痛消失,余症渐去,纳差,舌红苔薄腻,脉细弦。体温37℃,化验WBC8,400,N56%,E1%,M2%,L41%。 守上方去大黄、玄胡、菌陈、加郁金、神曲、白术各10克,再服2剂以清余邪,后以万应茶饼泡服常饮,调理善后。随访4年未发。
按:本例证因少阳病不解,邪热内传阳明,胃肠燥实,形成少阳与阳明同病之证。邪犯少阳则见发热恶寒,口苦等证。病邪兼入阳明,因正气尚盛,燥实阻结较重,致使胆胃气逆,腑气不通,故恶心呕吐,郁闷心烦,大便秘结,上腹拘急疼痛。仲景曰:“呕不止,心下急,郁郁未烦者……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故以该方外解少阳,内泻热结。方中以柴、芩、芍药清解少阳之经;大黄、枳实寒泄阳明之腑;半夏、姜枣降逆止呕而和中;加菌陈、败酱以助清利肝胆湿热;加木香、青皮、玄胡以助理气止痛;加芒硝以助泻热利胆。诸药合用,使邪去痛除,愈而不法。
  二、阳明腑实证(急性粘连性肠梗阻):
  李××,女,46岁,农民,1976年9月21日初诊。两年前行胃切除术,一年后引起连粘性肠梗阻而再次手术。诊前又因阵发性腹绞痛拌呕吐、大便闭结不通,先于当地大队医疗站诊治3日无效,而以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入外科住院。考虑两次术后粘连,以保守治疗为妥,经用解痉、止吐、缓泻等西药及灌肠胃肠减压等处理2日仍无效,而邀中医会诊。诊见曲身捧腹,辗转翻滚,哭嚎不休,面红耳赤,上腹胀痛拒按,食后即吐,大便5日未解,无失气、肠鸣音亢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证属阳明腑实,里热内结。治当泻热通结,行气导滞。方选大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5克(后下)、芒硝18克(冲服),枳实9克、厚朴9克、莱菔子18克、生代赭石30克(先煎)。桃仁、木香、青、陈皮各9克,2剂。
水煎后余视其服之,第一次卧床服后即吐,第二次令其坐起服之则未吐,剩下2次每隔2小时服一次均未吐。约2小时后自觉腹中一阵绞痛后即有失气,晚上10点觉有便意,片刻即解出大便,腹痛骤然消失。次日晨起诸症尽除,观察一日,告愈出院。
  按:本病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本例患者两次梗阻,皆因述后粘连引起,已形成了“手术→粘连→梗阻→手术”的恶性循环,此时能以中药打破恶性循环,使梗阻解除,避免多次手术,方***理想。因患者肠倒梗阻不通,而出现痛、呕、胀、闭四大症状,气血不通则痛;滞塞上逆则呕;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肠气积聚则胀;肠道不利则闭。肠道乃传化之府,司水谷之传送、消化、转输之职,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动而不静,降而不升,实而不满,以通降下行为顺,以滞塞上逆为病,故治法“以通为用”,取大承气汤泻热通结,行气导滞;加莱菔子、木香、青、陈皮以助行气止痛;加”代赭石可重镇降逆止呕;加桃仁可活血化淤,促进肠壁的血液循环,以改善粘连。诸药配伍,可迅速解除梗阻,恢复肠道功能,避免多次手术之弊。
  三、蛔厥症(胆道蛔虫病):
  郑××,女,22岁,工人,1980年2月26日初诊。患者上午9点50分突感下钻顶样剧痛,继而呕吐一次,即刻来诊。见面容痛苦,汗出肢冷,心烦不安,舌质红,苔白,脉弦紧。查剑突右下压痛明显,痛向右背放射,略有肌紧张,反跳痛不明显。随即针刺双侧足三里穴,强刺激捻转后疼痛缓解,化验WBC5,600, N64%,E5%,M1%,L30%。此为上热下寒之蛔厥证,呕吐、心烦属上热;腹痛、肢冷属下寒,上热下寒则蛔虫上窜,阻于胆道,气机滞塞,不通则痛。治当寒温并用,利胆通下,安蛔驱蛔。方以乌梅汤加减:乌梅20克,黄连、干姜各6克,黄柏、柴胡、枳实、木香、芒硝(冲服)各10克,川椒3克,白芍、槟榔各15克。2剂煎服。药后疼痛消失,并解出蛔虫10余条。随访2年未发。
按:本例患者,发病突然,腹痛急剧,因煎汤剂较慢,不能应急,必先以针刺使疼缓解,方允许详细辨证用药。因蛔得酸则静,故以乌梅之酸静之;蛔得苦则安,故以连柏之苦安之;蛔得辛则伏,故以姜椒之辛伏之;加柴胡以疏肝理气;加白芍以缓急止痛;加木香以行气止痛,并能解除胆道括约肌痉挛;加芒硝、枳实可理胆通下,安蛔驱蛔之功。
  参考资料:
  △上海中医学院校注:《伤寒论》,第1版,2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7

 


(摘自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院刊:《医学情报资料》)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华肾病网——高惠然 豫ICP备17044467号-1

应诊地址:河南省南阳市七一路939号南阳市中医院门诊1楼东105诊室(每周一至周六上午)

邮编:473000 网址:http://www.drgaohuiran.com  E-mail:zhsbwdrghr@126.com

qq:1229669483 中华肾病网医患交流群:335075450

网络实名:中华肾病网 联系电话:0377-63869969 1360845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