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旧版
banner
快速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名老中医经验
万希文治验举隅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著名老中医万希文从医50余年,勤求古训,精究方术,对中医理论有很高造诣,特别是对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患尤为擅长,余有幸从师学习,亲聆教诲则深有体会。今选随万老临诊中所遇验案三则,介绍如下:以见一隅。 
     一、温心阳,益气阴,治愈“病窦”:
     王××,女,54岁,门诊号:81-193576
     1982年5月19日初诊,有高血压及冠心病史多年,外院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下称病窦综合症),阿托品实验阳性,心电图曾提示:室性早博,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经阿托品治疗二年余效差。目前服阿托品仍心率缓慢,夜间平静时心率每分钟40次左右,白天活动后心率每分钟50次左右。今做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低电压趋势。诊见头昏乏力,气短口干,面色萎黄,舌质红苔薄,脉迟。证属心阳不振,气阴不足,此乃心阴、心阳、心气皆虚之证,心阴虚则心失所养;心阳虚、心气虚则鼓动无力。故见心动过缓之症。治以温运心阳,补益气阴为法。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灸甘草汤加减:灸麻黄、桂枝、白术、茯苓、生熟地各9克、附子5克、细辛3克、灸甘草、黄芪各10克、大枣5枚,8剂。
     复诊(82年5月26日):药后自觉好转,守原方加玄参10克、麦冬9克,7剂。
     三诊(82年6月2日):已停服阿托品,心率升至56次/分,诸证悉减,舌红苔薄,脉迟。药证既合,毋予更方,守方继服14剂。后又守方略加出入续服140余剂,至82年11月17日心率恢复到76次/分,诸证大为改善,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该服建参片等成药巩固疗效,于83年2月7日复查心电图正常心率一直保持在每分钟60-76次之间,随访半年未发。
     按:病窦综合征,多系由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炎等所致的以窦房结为主的起搏传导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一种常见病症。初期主要表现窦性心动过缓,拌各种心率失常,如不及时治疗,可进而发生心、脑、肾等供血不足症状,甚至可发生阿一斯氏综合征和猝死。因本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故***后多用安装起博器来维持心脏的功能,但此法往往不被患者接受,本案诊前选进西药不效。而万老中医采用温运心阳,补益气阴之法则获良效,方选《伤寒论》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灸甘草汤加减,既可温心阳,又可补心气,养心阴。仲景之麻黄附子细辛汤本为少阴兼太阳证而设,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1]其证之形成乃素体阳虚,感受风寒而致太、少同病。尤在泾论此证云:“此寒中少阴之经,而复外连太阳之证,以少阴与太阳为表里,其气相通故也,少阴始得本无热,而外连太阳则反热,阳病脉当浮而仍紧,少阴则脉不浮而沉,故与附子、细辛,温少阴之经,麻黄兼发太阳之表,乃少阴温经散寒,表里兼治之法也。”[2]结合现代医学分析:有不少心脏病患的初期多发于外感表证(如:风心、肺心、心肌炎、心肌病等),或素有心脏疾患而复因外感表证则加重和诱发心脏疾患(如冠心、高心等),而病窦综合征虽无外感表证可见,但其原发病因也正是由冠心、心肌炎、心肌病所致,故万老取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该病是有其理论根据的,且证明了仲景之《伤寒》方不仅仅只治外感时病,其六经辨证亦不单单只对外感而设,临床实践说明《伤寒》方对内科杂病同样效验。方中麻黄灸用,意不在解表,而取其鼓动阳气也,现代医学证明,其含麻黄素有增快心率作用,附子温肾扶阳,细辛温经散寒,桂枝通阳复脉,四者配合,有较强的温运心阳之力;再配芪术、苓、枣、灸甘草以补益心气;玄参、麦冬、生熟地已滋养心阴,诸药相伍,恰中病机,故能获效,使缠绵复杂之证渐而向愈。
     二、补气阴,安心神,而疗早博:
     张××,女,52岁。门诊号:82-62304
     1982年12月1日初诊。有冠心病,心绞痛及早博史多年,80年又患病毒性心肌炎,外院心电图提示“房早”,本院心电图(检查号:59608)诊断:频发房早、连博、短房速。心率100次/分,近来早博频繁,证见心悸气短,头昏胸闷,神疲足软,艰寐多梦,口干,舌质红苔薄白,脉细而结代(脉率88次/分,律不整)。证属气阴两虚,血脉不和,心神失宁。治以益气养阴,和血通脉,宁心安神。方选灸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灸甘草、五味子各6克,麦冬10克,太子参、灸黄芪、紫丹参、北沙参、炒枣仁各12克,当归9克,淮小麦、大枣各15克,煅龙牡各30克,4剂。
     复诊(12月13日):心悸、早博好转,唯口干艰寐多梦尚存,再守上方出入:灸甘草、太子参,麦冬,柏子仁各10克,酸枣仁、苦参片潼白蒺藜各9克,降香6克,火麻仁12克,夜交 tun 30克,4剂。
     三诊(12月17日):自觉畏寒,腰膝疼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偶有结代。守方如紫丹参15克,杜仲12克,5剂。
    四诊(12月22日):早博消失,心率84次/分,律齐,唯口干艰寐,舌红苔白脉细。守12月13日方加磁石30克(先煎),生地、玄参各12克,继服5剂,先后经两次复查心电图均为正常,随访至今未发。
    按:西医之早博与中医之“脉结代”极为相似。《伤寒论》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灸甘草汤为主之。”[3]细究其文,言间意赅,文中“伤寒”即病因,“脉结代”是体征,“心动悸”为症状,“灸甘草汤主之”乃治法也。仅了了14字,将本病之病因病机,症治方药,刻划得如丝如微,深刻明细,可见医圣仲景对中医理论造诣之精深,其临床实践经验之丰富。本案之脉证与灸甘草汤脉证大致相符,所不同的是灸甘草汤证为阴阳两虚,本案则为气阴两虚。正如上案所论,其病毒性心肌炎的初期。所见“伤寒”之太阳表证则恰为病因,继而由表及里,由太阳传入少阴,久之形成气阴两虚之证,心阴虚则心失所养,心气虚则无力鼓动,故见“脉结代。心动悸”。而取灸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主之,方中以灸甘草为主药。配黄芪,大枣以补益心气;配生脉散、北沙参以滋养心阴;配当归,丹参以和血通脉;配枣仁、龙牡、淮小麦以宁心安神。诸药相伍,共奏补益气阴,和血通脉,宁心安神之功,而使早博渐消而愈。
    三、健心脾、清血热,升血小板:
    顾××,女,18岁。门诊号:82-61890
    1982年11月22日初诊。缘患者9月中旬偶然发现下肢有皮下出血斑,9月19日又因拔牙出血多而化验血小板只有1.8万,平素有齿      ,上月行经达12日之久,此次月经先期,色红有块,舌质淡苔薄,脉滑数。曾经强的松(40毫克/日)治疗无效,而来求治于中医。证属心脾两虚,冲任失调,脾失统摄,先拟调经益脾,养血止血为法,方选四物汤合二至丸加减:当归、制香附、震灵丹(包煎),陈棕炭、藕节炭各9克,女贞子、旱莲草、茜草根、制首乌各12克,生地炭10克,川芎、升麻炭、煨木香各6克,仙鹤草30克,4剂。
    复诊(82年11月26日)药后月经三日即清,经事已调,齿    ,苔脉如前,证属脾不通血,血虚胃热,故治以健脾清胃,滋阴养血,方拟二至丸合煎加味:女贞子、旱莲草、生地、干芦根各12克,太子参,元参各10克,冬麦、知母、牛膝、茜草根、藕节各9克,仙鹤草、石膏(先煎)各30克,大枣5,7剂。
    三诊(82年12月3日):药后齿   好转,原方再进7剂。
    四诊(83年1月28日):药后齿   已止,紫瘢渐消,舌尖红苔中灰两侧暗,脉细无力。验血小板4.7万,守方再服7剂。
    五诊(83年2月4日):齿  已止,紫瘢消失,昨日行经,色红量多,艰寐多梦。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数。证属心脾两虚,血不循经,目前天癸临期,先拟调经理冲任为法,方以四物合二至加减:当归、赤勺、丹皮、焦山栀各9克,生地、女贞子、旱莲草各12克,茺蔚子10克,仙鹤草、茅根、夜交      各30克,藕节15克,5剂。
    六诊(83年2月9日):齿   及紫瘢消失后均未复发,月经已净,以往每次行经10余日方净,且腹痛难忍,而用中药后行经3-5日即净,腹痛亦很轻,唯觉头痛耳鸣,舌苔薄微腻,脉细。病机同上,守上方加川芎调散9克(包煎),10剂。
    七诊(83年2月18日):自无所苦,83年2月7日复查血小板7.7万,强的松量减为10毫克/日,苔薄脉细,守方7剂。
    八诊(83年2月25日):症情稳定,复查血小板11万,强的松量渐减为2.5毫克/日而停用。守方继服巩固,血小板一直稳定在7.4-11万之间,随访半年未发。
    按:本案所见齿   、皮下紫瘢,月经过多等出血性疾患,皆因血小板减少引起,其病机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因血热妄行而溢血,继而出现心脾两虚,脾不统血之症;久之则见阴血不足,血不循经之象。三者可彼此影响而而加重,如血热妄行而出血,出血久之则心脾矢养,心虚则无权主血,脾虚则失去统一摄之权,久病伤阴则阴血不足,久病及肾则冲任失调,经血淋沥。总之出血乃主要矛盾,故整个治疗过程中抓住心脾两虚,冲任失调,阴虚血热为主证,以健益心脾,调理冲任,滋阴凉血为主法,仅服药47帖便使血小板升至11万,守方继服调理则疗效巩固,愈而不发。
    参考资料:
    [1].上海中医学院校注:《伤寒论》,第1版,7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7
    [2].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新1版,147页,上海科技出版社 1959.9
    [3].同[1]  49页
    (本文承蒙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万希文副主任审阅并修改,谨此致谢!)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华肾病网——高惠然 豫ICP备17044467号-1

应诊地址:河南省南阳市七一路939号南阳市中医院门诊1楼东105诊室(每周一至周六上午)

邮编:473000 网址:http://www.drgaohuiran.com  E-mail:zhsbwdrghr@126.com

qq:1229669483 中华肾病网医患交流群:335075450

网络实名:中华肾病网 联系电话:0377-63869969 13608451839